博客來精選推薦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身為一個學涯是商業設計的人!
就算是畢業了也要一直讀書進修的
因為尤其是創意發想、技法或相關知識內容
都是跟著風潮在走的~
在業界走跳不持續努力是完全不行滴!
像這次在博客來買得很滿意的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就是我一定會推薦給大家的書籍XD
敘述跟分類的方式很對我胃口~
整個就是好讀!
如果你也在找相關類別的真的別錯過!
附上折價券的連結~ 趕快進去挑書吧!
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犬日無休 |
台中水晶專賣店 迷你臘腸小學堂 |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現象學對於生活世界,及經由攝影呈顯出的世界,同時感到興趣;而探究攝影在詮釋上的可能性,即為本書的實作、理論任務。以理解攝影活動的進行來理解攝影,是本書的一把鑰匙,這繫於「職能與風格」的概念。 攝影具有讓我們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能力,但並非是全然自明,而需我們在詮釋上予以揭露和加工。攝影者站立於他的「職能與風格」,在客觀環境中施展主觀的圖像選取,就是對於對象展開詮釋,而成為作品,作品指出被攝者「曾存在」。 而攝影研究者透過相片,向攝影對象做出了二度詮釋,這詮釋並沒有直接與對象互動。詮釋循環的提出,在於框架內外的往返進出,若這往返是為了解除神秘化,便可與生存論分析互為表裡而結為一致。本書並在最後附有〈一篇將攝影導向倫理性實踐的推論與提案〉,以為獻禮。作者簡介:
劉振祥 ( Chen-Hsian Liu )
1963年出生,在陽明山上長大。
83年舉辦首度個展「問劉二十」,86年進入平面媒體,拍攝過電影劇照,並先後為《時報新聞周刊》與《自立》工作,歷經「政經研究室」,以溫良的赤子之心見證八○年代臺灣社會的驟變,並且為表演藝術團體攝影,特別是「雲門舞集」。
93以自由人身份組織攝影工作室,持續活躍於各民間團體。
其影像在時代動盪中,有一份來自土地的樸實、仁厚、寧靜和生命力,與城鄉市井各界為友,誠懇動人。
劉君已出版多本攝影集,及發表多次攝影展,早已是公認的資深專業攝影家。
劉維□( Augustinus Wei-Jer Liu )
1975年9月1日出生於南臺灣高雄,岡山人,於2002年取得東吳大學社會系碩士學位。
回頭後,步步踏入專務天主,即修道者的行列,矢志成為聖方濟 ( St. Francis of Assisi ) 第一會 ( Order of Friar Minor / O.F.M. ) 小兄弟。
商品訊息簡述:
作者: 劉維吉吉
新功能介紹- 出版社:唐山出版社
新功能介紹 - 出版日期:2004/06/30
- 語言:繁體中文
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攝影為例
留言列表